让情感融入语言
——浅评周锦霞老师执教的《去年的树》
10月17日上午第二节,聆听了周锦霞老师执教的《去年的树》,感叹于她始终如一细腻严谨的教学风格,以然风格迥立,但仍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。总是能站在学生的角度,上最朴实而又扎实的课,不愧是我们段语文教学的引领者,给我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。
惭愧的是,因为自己的进度比较慢,这篇《去年的树》在听课前未仔细的品读过,更谈不上对它有个事先的自己的设计。只是对文章简单看过,了解了大概,而周老师的课,条理十分明确清晰,反倒促使我在听课的过程中把这篇课文也理清了些,我就像是学生跟着她把《去年的树》扎扎实实学了一遍,这本身于我而言就是最大的收获。
《去年的树》是我们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,内容并不复杂,语言看似简单,却传达出至深的情感,意味深远,使人读完有种意犹未尽之感。全文有个最大的特色,就是以对话展开。周老师在她执教的第二课时,充分抓住了文章在结构上和写作上的特色,从对话入手,让情感融入了语言,统摄整堂课的教学,使得课堂紧凑有序。
课一开始,周老师就通过谈话配合板书,让学生明确鸟儿和树是一对好朋友的身份,接着并是基于这样的关系之下的角色对话的品读。从树和鸟的对话中,和当时的场景,抓住重点的词,感受它们之间的情深意重,比如“天天”,鸟儿是天天唱给树听,唱不厌,树是天天听鸟儿唱,听不烦。此时,周老师也趁机让学生用上“天天”来说说自己和好朋友之间的相处画面,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,让它们对鸟儿和树的友谊感同身受,同时也为接着鸟儿和树的这段“明年之歌”的约定的对话,做好情感的铺垫,让学生把自己对好朋友的理解送入了朗读中,回归在课文的语言里。
在后来的进一步解读里也一样,鸟儿和树根、大门、小女孩的对话,层层深入,让学生找出对话充分的读,然后想象画面,进入角色,假如你是鸟儿,在问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?假如你是树根,在回答又是怎样的心情?同时,教师自己也十分投入文本制造的这氛围之后,以情动情,充分渲染,铺垫之下,配以多种形式的读,自由练读,齐读,分角色朗读,师生配合朗读,也给了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,把情感和朗读、语言有机的结合在一起,学生接下来的朗读中自然带上了自己的感情色彩,有了自己的理解。其实,课堂到这里,就已经够了,我们的课堂并不需要追求面面俱到。
在结尾的环节,周老师请学生为鸟儿给树唱的歌取歌名字,有的学生说“问候”、“你和我”“再见,再见”、“我的好朋友”、“亲爱的树”……从这群孩子取得这些名字里,我们不难看出,它们的情感以融入作者的语言,他们正被课文里鸟儿和树的友谊打动着。他们动脑了。教师有自己明确的思路,学生在这堂课上积极参与了,思考了,并有收获,就是一堂好课,我这样认为。
如果硬要我去挖出一点缺陷的话,比较疑惑的是,教师自己的这种情感的渲染,言语的引导,即情感铺垫是否足得过了些,这样的先入为主,是否让学生个人的思考和个人对文本语言的情感的理解受到了限定,不那么放得开了?再把思考的空间多放点给学生,比如对话之间的衔接画面,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想一想,说一说。比如鸟儿再向山谷立飞去的时候,她在想什么?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情感的铺垫。
以上就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听课后思考,抱着学习的态度去观摩周老师的这堂课,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实在很多,自然的评价语,亲切的教态,语言上的有起有伏……